在殷商王朝的权力核心中,文臣闻仲与武将黄飞虎堪称两大擎天玉柱,他们共同支撑着这个庞大帝国的运转。虽然二人在朝堂上的地位旗鼓相当,声名不相上下多多策略,但细究之下,他们实际享有的待遇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。
作为纣王倚重的文臣之首,闻仲被册封为太师一职。在殷商时期,太师位列三公之尊,在尚未确立宰相制度的年代,这个职位就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首。从表面上看,闻仲已然达到了人臣所能企及的权力巅峰。然而值得注意的是,这位权倾朝野的太师虽然位高权重,却仅仅拥有官职而未被授予任何爵位。相比之下,黄飞虎不仅担任着殷商最高军事统帅的要职,更被纣王加封为武成王,这份殊荣显然更胜一筹。
若仅从\"柱国之臣\"的角度来评判,闻仲与黄飞虎确实难分伯仲。但若将官职与爵位综合考量,闻仲的地位实际上要略逊于黄飞虎。毕竟太师再尊贵也不过是正一品官职,而历朝历代的王爵都是超越品级的\"超品\"存在。这种明显的待遇差异不禁让人产生疑问:为何同为殷商栋梁,黄飞虎能获封王爵,而闻仲却止步于太师之位?
展开剩余66%从常理而言,倘若二人中只能有一人封王,这个人选似乎更应该是闻仲。因为无论从出身背景、个人实力还是功勋战绩来看,闻仲都明显优于黄飞虎。首先就出身而言,黄飞虎不过是凡人之躯多多策略,而闻仲却是圣人通天教主的嫡传徒孙,师承通天教主座下亲传弟子金灵圣母,在仙界被誉为地仙中的翘楚。
在实力方面,黄飞虎虽然武艺超群,但其本领终究局限于凡间武将的拳脚功夫,丝毫不具备任何仙家法力。反观闻仲,其修为已达大罗金仙之境,不仅凡人望尘莫及,就连一般的神仙也难以与之匹敌。至于功绩方面,虽然史书对黄飞虎的具体战功记载不详,但从蛛丝马迹可以推测,他的战功可能更多是体现在数量而非质量上,即参与过诸多但规模有限。而闻仲则不同,史料明确记载他曾先后平定北海和东海之乱,这些都是关乎国家安危的重大战役,堪称定国安邦的不世之功。
那么,为何最终是黄飞虎获封王爵呢?这个谜团可以从黄飞虎父亲黄滚的一番话中找到答案。当纣王害死黄飞虎的妻子和妹妹,黄飞虎愤而欲投奔西岐时,其父黄滚曾痛斥道:\"我家七世蒙受天子恩宠,世代为商汤肱股之臣,祖上尽是忠孝贤良之辈,从未出过叛逆奸佞之徒。如今你竟为区区妇人而背弃君恩,忘却国恩,实乃不忠不孝之举。\"这番言辞透露出重要信息:能够连续七代享受天子恩荣的家族,绝非普通官宦人家,必定是显赫的世袭贵族。
更值得注意的是,黄滚提到\"七世为商汤之股肱\",这意味着黄氏家族连续七代都有人出任朝廷重臣。在等级森严的殷商时期,能够保持如此长久的政治影响力,足见黄家必定是地位超然的大贵族。当时的大贵族与王室之间的关系,已非简单的君臣之谊,而更像是现代企业中的老板与高级合伙人。这些贵族世家往往掌握着重要的政治资源,因此黄飞虎作为大贵族出身获封王爵,实属情理之中。
反观闻仲,他虽能力出众却缺乏显赫家世,完全凭借个人才干在殷商朝廷中崭露头角。这种凭借真才实学获得重用的臣子,就如同现代企业中的高级职业经理人,虽然可以担任要职,却难以获得公司股权。正因如此,闻仲虽位极人臣却未能获封王爵,也就不难理解了。这种待遇差异,深刻反映了殷商时期贵族政治与能力选拔并存的复杂用人机制。
发布于:天津市华融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